欢迎访问中国中医药康养网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康养产业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优进劣出”

时间:2025-09-02  记者:   作者:   来源:中国三农  点击: 5391 次

永久基本农田一旦划定后,还能调整吗?如果能,具体怎么把握?8月29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发布,将在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这一备受关注的部门规章,针对我国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刚性有余、弹性不足”问题,提出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建立了“优进劣出”的管理机制,为兼顾耕地保护的刚性和农业生产的灵活性提供了制度保障。


永久基本农田是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实施永久特殊保护的耕地。我国一直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按照本轮国土空间规划,全国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确定为不低于15.46亿亩,这些划定的地块已经全部上图入库,就是国家已经全部精准掌握每个地块在哪儿、有多大。我们通过永久基本农田查询平台,可以随时查询、监督哪些地块是永久基本农田。一旦被占用,很容易被发现。这个红线一个是数量上的,永久基本农田不能低于15.46亿亩;一个是布局上的,就是划定的地块位置,不能擅自调整。


但是农业生产实践中,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需要修建道路、沟渠、架设线杆等,很难避免要占用一部分农田。这些占地怎么补?耕地的自然损毁,比如被洪水了、山石埋了等,还有零星破碎、质量不高等耕地,这些地虽然属于永久基本农田,但是却不方便农业生产。这样的地怎么调整?这次办法中都作了规定。


规定主要有四方面的措施。


一是建立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必须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占用以后就用储备区的耕地进行补充。对可以作为储备的耕地也有要求,有6种情形,包括土地综合整治新增加的耕地,已经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有良好水资源和水土保持条件的耕地,从园地、林地等其他农用地恢复的耕地等。总结起来就是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优质耕地才可以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


二是建立科学规范的优化调整机制。对永久基本农田布局进行局部正向优化,“优进劣出”。总的原则是“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布局优化、生态改善”。允许调整的情形主要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综合整治、集体经济组织配套设施建设等必须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这些都是有利于耕地保护、农业生产的,允许调整。同时,允许各地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不变的前提下,将原来划定的不合理地块、不能长期稳定利用的地块等及时调出,将优质耕地及时调入。这里有一点要注意,涉及集体经济组织配套设施建设、县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调整的,要求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的耕地要超过当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1%的比例,才能启动调整。也就是说,集体经济组织建设配套设施占地,储备区得有足够的可划补的优质耕地。


三是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具体规则进行了完善、细化。明确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主要有哪些,比如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支持的重大建设项目,纳入国务院审批国土空间规划的机场、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等。


四是建立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纠错机制。以前有报道说把农民的宅基地等错划为永久基本农田。这次明确,因技术误差等原因将不符合划定要求的地块误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的,县里主管部门认定、省里主管部门审核,最后报自然资源部更新数据库。涉及补划的,由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落实。


办法坚持系统观念,兼顾了耕地保护的刚性和农业生产的灵活性,为地方预留了合理的自主空间。随着办法在10月1日的施行,我国的永久基本农田将实现“优进劣出”,我们也期待每一块永久基本农田都成为“稳产高产良田”,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上一篇:抱歉暂无数据

推荐文章

推荐企业

更多>>

关于我们 | 团队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8-2025 中国中医药康养网  
  京ICP备202004167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6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