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中医药康养网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康养资讯

农业大国被“种子芯”卡脖子,10亿逆差之下,蔬菜自由何日可期?

时间:2022-05-23  记者:未知  作者:未知  来源:贤集网   点击: 1223 次

目前,世界前20强种业集团形成“两超、四强、差异化发展”的新格局。据华安证券的报告显示,拜耳、科迪华(杜邦陶氏的农业部门)两者销售额占据世界前20强的60%,并且拥有大部分核心专利技术。先正达、巴斯夫、利马格兰和科沃施四家企业的销售总额占世界前20强的26%,剩余14家企业,市场份额较小,仅占14%,但这些企业都拥有特色的种子业务。

国外种子研发多是在大公司,种质资源的收集都是百年的积累,起步早,科研投入大。而我国商业化的农作物种业科研体制不完善,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主要依赖科研院所,投入有限,基础薄弱。国内很多蔬菜种子的收集比较杂乱,最原始的种质材料积累不纯正。

一、农业大国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自然也是世界第一的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

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69亿吨,位居世界第一。

2019年,全国蔬菜产量约7.2亿吨,占到全球产量的近45%,其中辣椒种植面积更是占到了全球的40%,从总目到细分领域,都是妥妥的“世界冠军”。

2019年,中国自产自销了5.4亿头猪,世界第一。

而2018年,我们更是夸张地生产了大约5660亿只鸡蛋,冠绝全球。

1961-2018年,全球主要国家肉类总产量的变化趋势。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但在人们戏谑,种地养殖已经成为中国人一项举世公认的“种族天赋”的背后,却难掩中国农业被“卡脖子”的残酷现实。

但作为全球第二大种子市场,从种植用的农作物种子,到养殖的鸡种、猪种、奶牛种等,中国都一直是各种种子的净进口国,逆差巨大。

2014-2019年中国农作物种子进出口贸易情况。来源:中国种子贸易协会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摆开一张中国人的日常餐桌,当中不少的“杯盘碗碟”都并没有牢牢端在我们自己手中。

那么,今天的故事,就让我们从餐桌上,那些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开始说起……


二、为什么现在的菜吃起来都不香了?


我们每个人,应该都听到过家里长辈们这样众口一词的抱怨:

现在的这些菜啊肉啊,都没有我们小时候好吃了。

事实上,这并不仅仅是一种朴素的怀旧情绪而已,背后所反映出的,正是我们不曾察觉到的“洋种子”入侵的现实。
就先说说我们非常熟悉的猪。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大力引进比中国土黑猪吃得更少、生长期更短、出肉量更多的外国猪种,比如说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约克夏猪等。

短短几十年时间,就把我国的猪肉产量提升了好几个量级。

但根据相关研究发现,中国地方猪种在肌内脂肪、干物质含量、风味氨基酸含量、胶原蛋白等数据方面的表现,都要明显优于我们今天吃的外国猪种。

这也带来了一个非常直接的问题:猪肉的风味开始直线下降,不少流传了数百年的经典菜肴,比如东坡肉、回锅肉等等,吃起来都越来越没有“肉味”了。


三、一粒种子也能绊倒一个大国


最近几年爆红的网红蔬菜——西蓝花来说,我国从日本进口的西蓝花种子,2015年,10万粒包装一袋,每袋3500元,到2016年上涨到6500元,到了2020年,已经涨到了2万多元。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忍痛进口,因为西蓝花国产种子占比只有5%,剩下的95%都靠进口。

这也非常自然地引出了下面这个问题:


1、种子被“卡脖子”能有多可怕?


对于种子这种发生在田间地头的事,毕竟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还很远,也许你很难有啥直观感受。

那我们就先来看看,亲爱的袁隆平爷爷对此是怎么说的吧:

关键时候,一粒小小的种子能绊倒一个巨大的国家。

要理解这句话是啥意思,阿信就先来说几个真实发生的故事。

巴西,全球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

1997年,由于转基因大豆可以减少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的成本,巴西大豆农户不顾政府禁令,私下从阿根廷走私转基因大豆种子种植。

到了2006年,仅仅用了10年时间,4家跨国企业就彻底控制了巴西大豆生产、收获直到销售的全过程。

在最初阶段,孟山都故意放弃“技术使用许可费”,吸引农户选用自己的种子,而当转基因种子迅速扩散、巴西农业经济逐渐受控于外国集团时,孟山都又开始收取专利费,不管农民如何强烈抗议都无济于事。

2019年,巴西农民就此向孟山都提起集体诉讼,最终巴西上诉法院判决农民们败诉,需要总计向孟山都赔付77亿美元的天价专利费。

而在大豆上,中国同样也栽过跟头。

2001—2004年,因炒作中国需求,美国大豆3年上涨156%。同期,中国大豆价格也跟涨,导致东北豆农大量扩种,国内压榨能力也大幅增加。

从2004年4月起,大豆价格暴跌,豆农巨亏,众多国内压榨企业巨额亏损,外资乘机低价收购布局,基本上控制了中国的压榨工业。

外国资本在控制了中国的压榨市场后,开始追求最大利润。

从2006年开始,一波更大的上涨潮开始。中国市场的豆油上涨了200%,豆粕从2000元/吨涨到4000多元/吨。

大豆战争虽未对我国国计民生产生根本影响,但对中国大豆产业链的自主水平及自给能力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到2020年,中国全年累计进口大豆10033万吨,首次突破1亿吨的进口量,而根据2019年的数据,我国大豆进口量已经占全年大豆消费量的86.69%。

美国战略家、前国务卿基辛格其实早就警告过:

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货币,就控制了全球经济;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

现在看来,老人家还真没有吓唬人。


2、脖子到底被卡在哪里?


说到粮食安全,大家首先会想的往往都是大米、小麦这样的主食安全。

但以2018年为例,我国口粮综合自给率就达到了99.35%,也就是说,就算发生粮食危机,国人完全不用去抢购大米、小麦这样的主食。

王宏广教授在《中国粮食安全》一书就提出,我们的真正隐忧在于:目前中国的粮食总量缺口大。

2019年,我们总共进口了相当于9亿亩耕地产量的粮油肉,特别是大豆和油料作物,平均下来,我国粮食的隐性自给率仅为70%。

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首先需要解决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进入近代以来,由于缺乏保护意识,优势物种资源的流失十分严重。

红茶起源于中国,但在1857年,英国人将从福建盗取的茶苗带入印度大吉岭,此后数年经过反复试种成功。

如今,全球红茶市场主要被大吉岭、锡兰、尼尔吉里、阿萨姆,四大红茶把持,终结了中国茶叶长达数百年的出口优势。

1904 年,一位名叫伊莎贝尔的新西兰女教师从湖北带回了一包猕猴桃种子,随后长出了三株猕猴桃,并且顺利开花结果,现代猕猴桃产业就此开启。

从此,它改名换姓,被称为“奇异果”,20世纪以来,帮助新西兰的果品企业“佳沛”在国际水果市场上攻城略地。

根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水果分会发布报告,去年一年,国人在进口猕猴桃上豪掷31亿,位列2019年中国水果进口榜单的第六位。

1995年之前,中国手握全球90%以上的野生大豆豆种,但在2000年,中国无意中将一颗野生大豆种子作为礼物送给美国。

2000年,国际种业巨头孟山都为一种高产大豆申请了64项国际专利,这些专利正是用的我国上海郊区的这种野生大豆材料做亲本,如今,美国成为了全球大豆霸主。


四、种质资源,一直是强国之间竞争的焦点。


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万建民指出,虽然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护方面,跟国外差距不大,但在对种质资源精准鉴定方面,比如是否具有高产、优质等性状,还有不小的差距。

我国成立了农业农村部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心,保存资源总量突破52 万份,位居世界第二,但目前完成资源精准鉴定的不到1.5万份。

在挖掘真正有用的基因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努力,目前创制的有突破性的种子还比较少。

大豆单产约是130 公斤,玉米单产约为420 多公斤,相当于国际先进水平的三分之二。

除了种源保护,要解决“卡脖子”难题,还是需要中国种业企业的参与。

但以2018年为例,全球十大种业企业中,中国本土,仅隆平高科一家入围,营收却不及孟山都的二十分之一。

当年中国5800多家本土种子企业全部收入加起来,仅相当于孟山都一家。


五、种子是农业的基础。


粮食安全,远没有到高枕无忧的时候,在人口高峰期到来之前,这将成为我们永恒的话题。

今年7月份,中央审议批准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这也是继1962年后再次高度重视种业的发展和部署,为实现种业科技自强、种源自控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主要包括5个方面:

①大力开展种业创新,并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对种源核心技术进行重点攻关,以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发展,各地要打造育种攻关项目,联合科企共同繁育新品种。

从政策上、资金上加大投入是种业创新加快发展的关键,在科研单位研发的同时,也要鼓励企业参与进来。

②对种质资源保护要全面展开,加大种源的普查,将新发现的资源重点保护,以作为今后种业研究的种源基础。

③扶持优质种企。在美国,90%的新品种研发均源于企业,但在我国90%的研发主体为农科院和各大高校。接下来,要鼓励企业加入进来,并建立健全的商业化育种体系,让优质企业承担科研攻关的重任,培养一批有竞争力、研发实力、产业领导力的龙头种企。

④打击侵权行为。过去多年,我国一直忽略对种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接下来在加大种业创新的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并展开专项整治工作,加大案件处理力度,对制假售假、侵权等行为重点处罚,对转基因作物非法种植也要重点监管,让违法者受到法律制裁。

⑤提升种业基地建设。接下来要重点支持区域性育种基地的建设工作,并率先建立100个育种基地,以水禽、奶牛、生猪、牛羊为重点,家里国家级育种场、扩繁基地,建立国家级水产供种繁育基地。

种业育种项目是一个长期项目,如日本每个新型果蔬品种育种周期都在20年左右。而接下来,种企不能走“短快平”之路,要加大对项目的专注度,用20年培育出优良品种,这样才能让我国种业走上现代化之路,在国际上拥有更多的竞争实力。

推荐文章

推荐企业

更多>>

关于我们 | 团队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8-2025 中国中医药康养网  
  京ICP备202004167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6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