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中医药康养网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康养文化

光州上品

时间:2025-09-04  记者:王 军  作者:   来源:中国红色文化党建网  点击: 8698 次

京城西四环旁边与五路居地铁口彼此紧邻的咫尺之地,有个“光州上品”的牌子。尤其在夜里天黑的时候抬眼望去,那亮光熠熠生辉,一时勾起思乡的心事莫名地从心底涌起,像收不住的线往外冒着思念……

光州,这个不起眼的名字,有点儿文化的人初次偶遇它,心里或多或少都有一种基本地判断,不加思索地断定它应是一个地名,或与历史文化有关城市。

《山海经·中次八经》记载:“又东百三十里,曰光山,其上多碧,其下多木,神计蒙处之,其状人身而龙首,恒游于漳渊,出入必有飘风暴雨。”这是光州最早具有神话色彩的传奇性由来,也是那里的人心存“上品”的心底自然散发出的一种真情实意的人性品德和一种崇尚的精神追求。

很小很小时,很多人在受父母幼蒙的教育中,都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也有人用它来启蒙与开发自己孩子的心智好业后成长。其实,那个故事的主人翁就出生在这里,那么小的年纪就有那样的智慧,最终必然会成为历史上一代风流人物,也是光州一带一颗闪耀的明星照耀着历史文化的一抹彩虹,正因为这颗星辰的耀眼,往后在岁月更迭的路上,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起早贪黑、衔枚前行、树起心智。如邓颖超的父亲邓廷忠就出生在这一带,他年幼习武,热爱山河,清朝光绪年间考上了武进士,因抗击法军入侵身先士卒,擢升为广西南宁镇台,成为清末有名的抗法英雄。而他的女儿邓颖超的革命事迹,从早期到新中国成立后更是家喻户晓,诗篇壮丽,盛名中国女坛。

我初知光山这一地名烙进心里,是父亲在家中常念的一个故事。他站在家门口手指着山前的那个稻田说:“山前有个田,田中一座山,山上一座庙,庙后七棵檀。”后来得知父亲总爱说的就是家乡中的那个稻田,他说光州知府大人来过这里,称赞“光山好大田”。至于是清代哪个知府讲的,现在很难考证,心中便信它有过其事就是了。

那时很小,我心存疑虑地望着父亲,我们是新县啊,怎么又跑到光州了呢。

原来,光州这带文化起源很早。据《中国文化史词典》史前文化记载,经考证光山屈家岭一带有新石器时代打击痕迹的石片,其时间是1958年大办钢铁时发现的。另一处是出土的铜器铭文记载,是春秋时期黄君孟姬的墓。其实这里,黄帝时期为光国,春秋为黄国。楚灭黄国,设置弋阳县,秦沿袭楚制初属九江郡,后属衡山郡。正式确立此名是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在南光城郡置光州,唐、宋、明、清一直沿用,到1913年废州立县,改光州为潢川,后重新建立光山、新县。

那时的光州府,所管辖的应是现在的光山、潢川全境以及新县、商城、固始等地中的一部分地区。

很小时,我们就爱吃豆腐,也是过年时年夜饭中心中常惦记的一道当地名菜。那时,一种叫“千张皮”的豆腐做法,其皮薄如古时糊窗户上的那层纸,通透照亮而不烂。这种千张豆皮,在新、光两县附近的几个乡镇,手工最好的要数光山晏河乡了。新县城北几个乡的人都爱趁赶集的日子,跑到那里买上半斤八两回家招待客人。当然,它属于我们那里传统春节时期待人接物的主要家肴。快到过年时,父亲常在堂屋中念叨着,“趁哪天赶集去趟晏河买斤千张豆腐回来,让你们尝尝鲜。”而父亲说了根本没有往心里记,有时我们心中的巴望又成了一种奢望,流着口水盼着。

后来,在城里上学时才知那里的人做工比我们山里的人活好、心细,贡面是空心的,而我们湾里人做的挂面粗粗的,是用竹签子扯出来的那种。

往后,有人提起光山,我也说那时叫光州。其实,光山大部分乡镇是平原,没有山。真正有山的地方是它的南部地区以及解放后划给新县的一些乡镇。那里的茶叶很好,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淮南茶,光州上”。其时为贡茶。宋代淮南十三场,光州就占三场,茶叶产量通过榷务制度流通占当时茶叶市场的一半以上。著名政治家沈括路过光州南部山区记道:“光州光山场茶三十万七千二百一十六斤,卖钱一万二千四百五十六贯”。他又记:“片茶蒸造,最为精洁,他处不能造。”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也有记载。而清朝崇安知县陆廷灿在《续茶经》中称当时的茶共有26个品种,光州就有三个。其书记载为“东首、浅山、薄侧出光州。”视为名茶。

有时,我想那片土地有那样的“圣物”,一定是那一方水土养出的儿女珍惜劳动的结果。那里的人受大自然的恩惠,热爱那块土地。在朝夕不倦的岁月里个个追求着自己的梦想,追求着时代的未来。

一个光山一高毕业的学生说:“做人要上品,做事也要上品”。他叫杨洪涛,来京城多年,他那双成熟的目光从自信的生活中流淌着一种坚定的信念,也给周围的朋友带来一丝丝世间的暖流。他说:“自己走出来了,手头宽裕些,就为家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瞅着那个“光州上品”,一个乡愁的地方,一个爱意迸发的能量场,它在京城西四环的一角,或许月圆之夜,一群游子正倾叙着家乡的春天;或许有雨的日子,他们正讲起心中辛酸的往事……

走在那里,若有时间去坐坐,看看家乡的月亮,兴许能抹一把眼泪,生些感慨,也能长些精神,慰藉人性中的心灵。那是怀乡的情丝,一种牵挂的胸怀,捧起它,无论生活,还是人生,浓浓的,都会倾泻甜甜的心思,冒出人世间的品位……

 



上一篇:抱歉暂无数据

推荐文章

推荐企业

更多>>

关于我们 | 团队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8-2025 中国中医药康养网  
  京ICP备202004167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6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