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能干是富裕的名片;勤劳致富是农民的本领!2025年10月2日下午,当我来到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镇红石坎村的时候,一下子就被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亮丽的村容村貌吸引住了——只见一栋栋错落有致内外装修豪华别致的民宿楼拔地而起,虽然高度只有两三层,但设计个个特色鲜明,让游客一走进房间就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图为豪华别致的民宿小院。
我这个人一向好动,又有比较强的好奇心,还爱打破砂锅问到底。因此,不管走到哪里,总想抢先了解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新鲜事儿。这不,当我们一家四口跟随民宿主人入住赵家小院时,我大概看了一下房间摆设就匆匆沿着山村公路去考察整个村子的民宿状况了。在金海湖山水小院,我看到一栋二层小楼,上下有七个房间,内部布置像宾馆一样,干净整洁,居住环境远远超出农村标准;楼前备有各种可供游客使用的休闲设施;楼后山坡上为游客建有一座养鸡养鹅场。正当我在楼前楼后驻足观看时,热情好客的楼主人骆女士从楼里走了出来。她告诉我,她家的民宿楼没有上网络平台,客源主要来自“回头客”和“口口相传”客人;房价随行就市,根据大小房间,一般在200元至400元之间,“五一、十一”价格略微高一些,但也比上平台的价格便宜很多,因为没有平台收费。她今年62岁,高中毕业,打过工,干过保洁;现在已退休多年,每月可领取近1700元养老金;但她人老心不老,还怀有“半边天”“巾帼不让须眉”的雄心壮志,于2016年投巨资在全村较早地盖起了这栋民宿楼;为了吸引游客,除室内设施布置按城市高档宾馆标准落实外,还把家里的4亩“自留地”全部种植玉米,每年可收获两三千斤玉米棒子,专门做鸡鹅的饲料,同时在楼前楼后种植了多种蔬菜和瓜果,以保证游客吃到嘴里的食物带“柴味”,是绿色环保食品!
图为绿树丛中的民宿楼。
参观完民宿楼,已是傍晚时分。回到赵家小院,我突然想起山水小院楼主人骆女士介绍的全村唯一一个上规模的养鸡养鹅场还未探访,便于3日早上6点多钟,就匆匆忙忙地来到山上,与鸡鹅交朋友了——咔咔蛋,咔咔蛋……哈哈哈,哈哈哈……一群正在觅食的鸡和鹅见我来看望它们,立马举头观望,引吭高歌,表演协奏曲,用它们互啼嘴碰嘴特有方式欢迎我光临!这时,正在房屋里给家禽做饭的骆女士丈夫刘先生,手拿着在擦的半块窝瓜,走出屋与我打招呼。他看见我怀里抱着一只泰迪小狗狗,便问您是出来遛弯的?我说是。我看到他在这里养了不少鸡鹅,就问他:这些鸡鹅有铁丝网围栏围着,里面怎么还要建窝栅鸡舍鹅舍?他哈哈一笑告诉我,这些鸡鹅有三种天敌日日夜夜时时刻刻都在盯着它们,要吃它们:一是黄鼠狼二是老鹰三是家猫。他养这些家禽的地方不到一亩地,是长期租用的,租金1600元。他喂鸡鹅的饲料全是自己配制的,营养搭配均衡,主要原料是玉米加桑叶、蛤蜊贝壳等。他指着屋旁放着的几个大桶说,那里面装的都是储藏桑叶,民宿楼一旁储存的上千斤玉米棒,都是留着喂它们的。今年64岁的他,非常健谈。他读过初中,原来在镇里负责环境卫生工作,现在每月可领取近1500元的养老金,再加上民宿楼收入以及上交的山林每年可分到两万多元,日子过的要和过去比那是相当好了!他进一步解释道——他现在每月领到的养老金属于一年交1000元,连续交15年,才能享受这样的养老待遇。他说这些钱完全够花了,平时生活,吃自己种的粮食自己种的菜,根本花不了什么钱,他说,这里人不像城市人,见天就要花钱。而他没有钱也照样生活。看来,他对自己现在的生活状况很满足!在交谈中,
令他难以忘怀的一件事是3年新冠疫情期间,他家靠出租民宿楼收入就超过一百万元。他骄傲地说,这里的农民只要会干肯干,日子会过的越来越好!他说,这里满目山青水秀,空气新鲜,食品无污染,交通又方便,生活在这里的人不比城里人差!
图为刘先生清晨高高兴兴地开车去地里干活。
游客至上,一切为了游客,一切服务于游客。这是我参观之后对金海湖山水小院妇唱夫随共同演绎一场民宿经营大戏而取得不凡业绩的一点评价。他们经营有方的秘诀是坚持原则,待游客讲究“真善美”。我记得骆女士对我说过,为了方便游客吃住,他们在楼前楼后种植的各种蔬菜和瓜果,均是免费供游客食用的。至于山上饲养的那些鸡鹅类的农副产品,是自产自销的,每只柴鸡4至5斤重,150元一只,只卖给入住的游人,鸡蛋也是游人可吃可买。她说,村里一般不让养鸡,她家为了游人也为了家人才租山地搭棚养家禽家畜的。而且这些“农副产品”,对游客属“直销品”,对他人则是“非卖品”。在沟通交流中,我请她卖一只柴鸡给我,她说不行,您不是入住游客。我说破一次例不行吗?她说,办民宿9年来从未破过这个例。这是一种聪明的民宿经营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致富手段。
图为农民养的柴鸡
图为农民养的柴鹅。
图为路边山坡也为农民中的蔬菜。
农村人根本实在,说话像干活一样干脆利落,像灶老爷上西天一样有什么说什么,从不藏着掖着。在我看来,金海湖山水小院骆女士妇夫就属于这样的人。她丈夫刘先生曾对我讲过,他们所在村子一共500多户,不足2000人,近些年死了十几个,生的只有几个,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生孩子,有的30多岁40多岁还未玩够,不想结婚,有的结婚了,不要孩子;现在村子里看到的老年人巨多,年轻人都进城打工进城买房了,农村房子空着的也多起来了;这说明农村人口老龄化也越来越严重,应该引起国家重视!他说,他爱人早前因突然双耳失聪,去本地医院住院一周,“照病”多次,花了几千元,什么毛病也未看出来,回到家里,又慕名去近在3公里之外的一家比邻的属于天津市管辖的乡村社区医院看耳病,花50元,经一位久负盛名的老大夫一号脉,便知道是双耳上面血管堵塞,输点液吃点药就好了。现在她在家料里家务开民宿,样样都能干,爰说爰笑一样都不差!
图为木化石讲述远古故事。
我这次节庆游最大收获在于一暮一晨。它们比我游山玩水观碧波岛赏远古木石化乘游艇感受彩虹滑道亲近动物长廊一饱眼福更有意义,更有共同语言,更能够找到存在感!因为我与一暮一晨聊侃的对象同是农民出身,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无话不说的亲近感!总的来说,与他们聊侃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之就是:农村振兴家庭富裕生活幸福是靠智慧是靠双手干出来的。3日傍晚和4日早晨,在一条村道上偶遇赵家小院院主赵先生和另一家民宿楼主人张老师。他们性格开朗,都很健谈。赵先生告诉我,今年62岁,年轻时身高1.7米,现在老了抽了,还有1.68米;全家10口人,大儿子在首钢曹妃甸工作,一家四口明天回来,二儿子在北京工作,今天已回来。他今年62岁,一共有两个孙子两个孙女,可谓儿孙满堂。他现除开一栋民宿院外,还种有10多亩山林,夏有樱桃、桃子;秋有柿子、苹果、核桃,一年能收入十几万元,他种植樱桃已有20多年,当年樱核小树现已变成身材魁梧的大树,年年硕果累累,满树一片红,是夏季迎接游客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他的果树种植生涯中,现在以种植樱桃为主。他兴致勃勃地说,20几岁时,全村原来的6个生产小队最多一年产核桃、柿子200万斤,全供给北京;他还开“三蹦子”往西直门等农贸市场送过货。那时北京已有三环路,送货中有时被警察发现不让进入三环路,警察追,他就跑;那时没有手机,反正跑了也不好联络;有时夜间他还开“三蹦子”去逛天安门;今天回忆起来,他仍然兴高彩烈,感到非常骄傲!他初中毕业,爱打乒乓球,身体超棒!每天早上到山林干两三小时农活,窗明几净的赵家小院的民宿管理也是他。他现在每月有1100多元养老金,不愁吃不愁穿,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感到很幸福!但他笃信生命在于运动。因此,他把坚持每天干农活,作为休闲健身的一种好方式!与赵先生相比,张老师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在平谷工作,一个儿子在北京工作,都已成家立业。今年70岁的他,1977年从这里考入师范学校,2016年退休回村居住养老,属一级教师,月退休金8000多元,老伴是企业退休职工,月退休金不到6000元。4日早晨,我与张老师聊天时,她借助梯子从楼房后面的山坡上爬上来,一边摘辣椒准备做午饭,一边数坡上长的窝瓜有多少?被张老师看见了,他指着楼周边安装的摄像头说,数什么呀,如果有人顺手牵羊,第一时间摄像头就会告诉我们。这时,她与老伴一起,看着自家漂亮无比的民宿楼,脸上都布满了欣慰的笑容!他们家拥有的二层民宿楼是2019年建成开业的,上下300平方米,连装修共花140万元,大小屋6间,可住20人,有客人一天可收入3000多元。他们在城里村里都有房,生活安逸自在。游客闻之见之,都羡慕不已!
作者 李德金 系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中国红色文化党建网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