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先锋力量”来定义中国青年,号召中国青年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充分发挥中国青年主力军、生力军作用,弘扬百年来中国青年运动的先锋传统,将共青团改革进行到底,用先锋力量开启强国时代。
一个富有远见的政党,一定会把青年工作牢牢抓在手上。与西方政党不同,中国共产党对青年工作的深度投入与高度关注,不是为了“塞满票仓”,不是基于短期利益,其根本立脚点在于共产主义是现实性与未来性相统一的社会实践形态。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是不断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因此,共产主义必须在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接续奋斗中才能实现,中国青年最终将接过民族复兴的接力棒。谁掌握了青年,谁就拥有未来。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青年是我们党开国建政的重要资源,也是我们党开启强国时代的战略支撑。1939年5月,在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会上,毛泽东用“先锋队”来定义中国青年,中国青年是党领导的革命力量的一支重要方面军。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奋发有为、昂扬奋斗、顽强拼搏,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项事业中创造了突出业绩,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青年楷模和青年榜样,形成了青年突击队、青年志愿者等工作品牌,书写了壮美的青春华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青年在脱贫攻坚中奉献青春年华,在抗击疫情中凝聚青春力量,在创新创业中彰显青春智慧,在小康征程中放飞青春理想。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组织起来与不怕牺牲是作为先锋力量的中国青年拥有的两大“政治基因”,这是中国共产党经由一系列政治实践机制所赋予的。一是意识形态机制。构筑青年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的思想高地和工作阵地,创新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传播路径和实施载体,让青年人读懂马克思主义、读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是组织联动机制。构建以“少先队—共青团—共产党”为阶梯形结构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培养的政治组织形态,形成以“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共青团—学生社团”“共青团—青联”为伞状结构的青年组织网络,凝聚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三是青年发展机制。促进青年发展是国家发展的“优先项”,我们党积累形成了将青年价值引导与青年利益响应有机结合的青年工作方法论,构建了支撑青年发展的目标体系、政策框架、实施载体和监测体系。
青年是最活跃的社会力量,也是社会变迁的“晴雨表”,青年群体的价值选择和行动逻辑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走向,任何一个主政者都不应轻视和怠慢青年力量。优势是在比较中显现出来的。最近几年的国际经验表明,西方青年运动更多的是以一种“解构性”力量的角色出场,从占领华尔街运动到阿拉伯之春,从西亚、北非的颜色革命到法国的黄背心运动,青年人以集体行动的方式对政府当局施加压力,甚至以青年之力推翻现有政权。西方青年集体行动的解构逻辑,不仅不能解决日积深重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反而造成国家政治动荡和社会生活失序。反观中国,中国青年以先锋性角色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发挥支撑性作用,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为实现青春理想而奋勇拼搏。中国共产党将政党的先进性赋予青年,使中国青年获得与党同向同行的政治先进性,获得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先进性,获得奋进新时代的实践先进性,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和塑造下,中国青年由分散走向聚合,由个体走向共同体,深深融入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之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也是中国青年运动的初心使命。
中国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锻造了一代又一代先锋力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画卷上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奋斗故事。当代中国已经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新征程需要新青年,新青年需要新奋斗。共青团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必须以必胜信念坚定不移深化共青团改革,努力把中国共青团锻造成为走在时代前列、青年衷心拥护、始终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青年群团组织。中国青年要继承先锋传统、弘扬先锋精神,在党的领导下,在团的引领下,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心怀“国之大者”,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