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中医药康养网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康养文化

铁骨映丹心

——革命烈士耿成海的红色足迹

时间:2025-07-14  记者:   作者:日月  来源:中国红色文化党建网  点击: 2009 次

在风雨如晦的革命年代,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他用双脚丈量封锁线上的生死路,用枪杆守护敌后的烽火微光,用热血践行“为子孙后代幸福而奋斗”的誓言。他就是耿成海,一位从河南平舆走出的革命战士,在交通战线、抗日战场、解放洪流中留下了一串串滚烫的足迹,用短暂而壮烈的一生,诠释了何为“红色基因”的真正分量。

 
投身革命,坚守交通战线
 

耿成海1906年出生于河南平舆,自幼接受私塾教育,深受先进文化思想熏陶,于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他投身中共地方交通站工作,自此踏上了危险而艰巨的交通员之路。当时,鄂豫皖苏区遭敌军第五次围剿,与中央的联系被切断,交通站成为维系革命脉络的关键“血管”。耿成海不畏艰险,凭借一双铁脚板,翻山越岭,穿梭于敌人的封锁线间,严格遵守接头暗号等秘密工作规则,确保了红色交通线的畅通,为苏区传递了无数至关重要的文件和情报。
 

抗日救亡,勇挑革命重担
 

抗战时期,耿成海积极投身抗日斗争。1938年,他担任西洋店地方武装小组组长,带领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在多地积极发展地下组织。1940年,他进入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随营学校学习,毕业后奔赴鄂北,在王大鼻子游击总队任手枪队分队长,于京山、四望山等地浴血奋战,参与大小战斗几十次。此后,他又先后在淮南支队负责交通情报工作、担任淮北汝蔡遂民主县政府交通站站长等职,为抗日事业构建起坚固的情报与交通保障网络。
 

舍家为国,尽显英雄本色
 

革命岁月里,耿成海舍小家为大家,家人因他的革命身份屡遭迫害。1946年春节,国民党军队包围其家乡,家人在乡亲帮助下藏入地窖才躲过一劫,然而家中财物被洗劫,房屋也被焚烧,其爱人更因惊吓离世,孩子重病缠身。即便如此,耿成海仍未动摇革命信念。1947年,战友韩景隆被地主恶霸勾结国民党杀害,耿成海怒火中烧,亲自组织豫皖游击队夜袭敌军,严惩凶手,狠狠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
 

鞠躬尽瘁,铸就不朽丰碑


解放战争时期,耿成海担任豫皖苏八分区交通局局长,全力支援淮海战役后勤保障工作。1949年,他在信阳战役中肺部中弹,因条件有限子弹未取出,却依然坚持工作,先后兼任汝南县招待所所长、信阳地区交通局局长,为大军南下做好接待等工作。1951年,耿成海因病情恶化牺牲,1953年被中央人民政府授予革命烈士称号。他用一生诠释了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其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激励着后人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上一篇:抱歉暂无数据

推荐文章

推荐企业

更多>>

关于我们 | 团队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8-2025 中国中医药康养网  
  京ICP备202004167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6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