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中医药康养网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康养资讯

301医院最新研究:干细胞治疗糖尿病45例效果显著,可减少外源性胰岛素需求

时间:2024-05-06  记者:未知  作者:未知  来源:干细胞之父  点击: 227 次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患者数量居全球第一,并持续快速增长。国际糖尿病联盟指出,如果没有更有效的干预措施,全球糖尿病患者预计2030年达到5. 78亿人,2045年将达到7亿人,每年全世界至少500万人死于糖尿病,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主要健康问题。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由营养过度和活动不足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损伤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占所有糖尿病的90%~95%。


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多机制导致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病程进展,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代谢紊乱进一步加重,会出现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足(DF)、糖尿病性神经源性膀胱等相关并发症。

image.png


T2DM的常见治疗包括口服和注射抗糖尿病药物,虽然可以减轻高血糖症或暂时改善目标组织中的胰岛素敏感性,但它们既不能逆转胰岛素抵抗,也不能逆转进展性和必然性的细胞功能障碍。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来源于人体多种组织的成体干细胞,如胎盘、脐带血、羊水、骨髓、脂肪组织等,其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低免疫原性等优点,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免疫抑制分子,具有很强的抗炎和免疫调节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的研究中。


间充质干细胞最初是从骨髓中分离出来的,这被认为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最容易获得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几项临床试验证实了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M-MSCs) 在2型糖尿病中的治疗潜力 。


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 (UC-MSCs) 具有与BM-MSCs相似的免疫抑制特性,并且由于其低成本、无痛、高产量、快速收集和非免疫原性特征而具有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潜力。


然而,很少有临床研究专注于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也没有临床试验报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此,开展了一项单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期试验,以探讨静脉输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2022年5月3日,由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母义明教授、生物治疗中心韩卫东教授领衔的一项单中心、随机、双盲对照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II期临床研究结果公布,发表在《Stem Cells Research&Therapy》杂志上。研究结果表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可能是成人2型糖尿病(T2DM)潜在的治疗方法。

image.png


患者入组情况:

这项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二期试验于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进行。183名患者进行了资格筛选,最终招募了91名患者。入选受试者被随机分配接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n= 45)或安慰剂(n= 46),共有73名(86.8%)患者完成了试验,其中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有37名(82.2%)患者,安慰剂组有36名(78.3%)患者。

image.png

研究流程图

image.png

患者的基线特征。数据显示为平均值,GIR为葡萄糖输注率

治疗方法:

本次研究,治疗所用的干细胞是来自301医院健康妇女的脐带中提取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传代四次。


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3次静脉输注 UC-MSCs(100mL)或相同体积和外观的安慰剂。每次间隔4周,观察24h后出院,无不良反应。每次回输细胞UC-MSCs总数为1×106/kg。


出院后,每12周对患者进行一次为期48周的随访,并要求患者在随访期间内每天都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每周≥15次,包括5点曲线)。每12周评估一次胰岛素需求和HbA1c水平。


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有20%的患者在治疗后48周时实现了HbA1c<7.0%和每日胰岛素用量减少≥50%的目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4.55%)。

image.png

推荐文章

推荐企业

更多>>

关于我们 | 团队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8-2023 中国中医药康养网  
  京ICP备202004167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6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