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从2025年到2027年底,围绕增加制造业、服务业紧缺技能人才供给,以深入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为牵引,广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其中聚焦高精尖产业与急需行业、就业重点群体等开展补贴性培训3000万人次以上。
大力开展分行业领域
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 先进制造业
鼓励引导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加强技能人才培养。
指导各地面向智能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生物制造、新一代通信技术、深海科技等领域,遴选一批产业发展急需、行业特色鲜明的培训项目,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培训。
■ 数字经济
实施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重点围绕大数据、具身智能、数据安全等,大力开展数字工程师培育项目和数字技能提升行动。
针对科技与新兴技术衍生行业开展技能培训,依托高校和一线科技企业,建设人工智能系列课程资源,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线国产通用大模型和学科领域垂直模型,加大对高校学生的数字技术技能培训。
■ 低空经济
聚焦产业发展和岗位用工需求,结合实际指导开展低空飞行器研发制造、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飞行操作和服务保障、低空经济场景应用等领域从业人员技能提升培训。
■ 交通运输
围绕公路、水运、铁路、民航、邮政快递、运输服务等领域,聚焦从业人员多和急需紧缺的职业(工种),广泛开展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技能转型培训和安全素质提升培训。
■ 农业农村
聚焦乡村人才振兴需要,统筹推进农业农村领域技术技能等培训。
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工匠培育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计划等项目,提升农业农村技能人才技术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素养。
■ 生活服务业
实施养老服务、家政服务和长期照护师专项培训,大力开展相关从业人员就业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等,加强对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
以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考古、公共文化服务、旅游公共服务、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等方面为重点,分类推进文化和旅游人才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持续加强重点群体
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 企业职工
支持企业通过开展在岗培训、转岗培训等方式稳定职工队伍,鼓励自主开展职工在岗培训,支持委托行业龙头企业或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培训机构开展培训。
对失业职工,根据其技能水平、就业需求,积极提供培训信息,推荐培训项目,优先安排参加培训。
将失业青年纳入技工院校招生范围,适当放宽招生年龄限制,提升其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 高校毕业生
以高校毕业生和其他青年群体为重点,实施百万青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支持广大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根据职业规划、求职意向自主参加技能培训。
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行工学一体化、学徒制、项目化等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岗位核心技能、关键技术实操实训,提升其就业技能水平。
■ 农民工
以农村转移劳动力、返乡农民工、脱贫劳动力等为重点,根据不同年龄段农民工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分类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新职业新业态培训。
根据大龄、超龄农民工培训就业意愿,开发适合其就业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
指导和推动建筑业领域从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技能培训,提升一线岗位实操技能和安全生产素养。
在重点工程项目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工作过程中,积极统筹各类符合条件的资金和资源,做好务工人员技能培训。
《意见》要求,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效,激发企业培训主体作用,发挥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民办培训机构、公共实训基地等各类培训载体作用,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的项目化培训模式,规范培训内容并加强质量评估。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提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权威性、流通性和认可度,加强技能评价标准化体系化建设。